如何在质谱分析前富集乙酰化肽段?
蛋白质乙酰化主要发生在赖氨酸残基(K)上,是一类重要的翻译后修饰。由于其修饰位点低丰度、信号弱且背景复杂,在进行LC-MS/MS质谱分析前,必须采用特异性富集策略以提取目标肽段,提高检测灵敏度。在质谱分析前对乙酰化肽段(acetylated peptides)富集,是研究蛋白乙酰化修饰(acetyl
乙酰化蛋白质组学研究入门指南(含样本制备与分析建议)
乙酰化作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(PTMs)中的一种重要类型,广泛参与细胞代谢、信号转导、基因表达调控等核心生命活动。尤其是在组蛋白调控、线粒体功能以及能量代谢重编程等研究中,蛋白乙酰化已成为探索疾病机制与筛选干预靶点的前沿方向。随着高分辨率质谱与高亲和富集抗体的发展,乙酰化蛋白质组学已成为研究细胞状态动
TMT标记在赖氨酸乙酰化定量中的优势与挑战
赖氨酸乙酰化(Lysine acetylation)是一种关键的翻译后修饰(PTM),广泛参与染色质重塑、代谢调节、信号传导等核心生命过程。尽管其生物学功能已被逐步揭示,但由于乙酰化修饰通常丰度低、动态性强,且与组织状态紧密相关,如何实现高灵敏、高通量且具有良好重现性的定量分析,仍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
科研人员如何利用乙酰化数据开展通路富集分析?
乙酰化是一种关键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(PTM),在细胞代谢调控、信号转导、染色质重塑等生物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。随着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发展,科研人员能够系统性地检测和鉴定乙酰化位点,从而探索其生物学功能。而在海量的乙酰化数据中,通路富集分析是理解其系统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。科研人员应如何利用乙酰化数据开展通
蛋白乙酰化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潜力与挑战
蛋白乙酰化通过影响蛋白质的结构、亚细胞定位、稳定性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,深刻参与了神经元功能调节。它在调控神经元基因表达、突触活动、线粒体代谢以及细胞凋亡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,成为当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。与此同时,蛋白乙酰化修饰网络的复杂性、多位点交互的非线性效应以及修饰水平的动态变
乙酰化蛋白质组学在肿瘤代谢调控研究中的应用
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(metabolic reprogramming)被视为癌症发展的核心标志之一。自 Otto Warburg 发现肿瘤细胞偏好无氧糖酵解(即“Warburg效应”)以来,代谢调控机制便成为肿瘤研究的前沿课题。与此同时,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(PTMs)日益被认为
如何提高乙酰化蛋白定量的灵敏度与特异性?技术与试剂选择指南
乙酰化作为重要的翻译后修饰(PTM),在染色质重塑、代谢调控及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。随着质谱技术的持续进步,乙酰化蛋白组学研究正不断深入。然而,由于乙酰化修饰常呈低丰度、瞬时性及动态变化特征,如何提升其定量分析的灵敏度与特异性,成为科研人员面临的核心挑战。 一、样本处理:蛋白提取与抑制脱乙酰化反
基于质谱的乙酰化蛋白质组定量:技术流程与数据解读
蛋白质乙酰化(Acetylation)是最常见的翻译后修饰(Post-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, PTM)之一,参与调控基因表达、代谢通路、细胞周期等关键生命过程。近年来,蛋白乙酰化研究逐渐从修饰位点的“发现阶段”迈入功能机制的“定量阶
蛋白质组学中的乙酰化修饰:与磷酸化、泛素化的协同作用
细胞中的蛋白质远非静态分子,它们的功能、定位和稳定性受到各种翻译后修饰(PTMs, post-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)的精细调控。在众多修饰类型中,乙酰化(acetylation)、磷酸化(phosphorylation)与泛素化(ubiquitination)是三种
质谱在乙酰化蛋白质组学中的关键作用:从识别到定量
蛋白质翻译后修饰(PTMs)是调控细胞功能的核心机制之一,而乙酰化(acetylation)作为最常见的PTM之一,在基因表达调控、染色质重构、代谢调节等多个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。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,科研人员愈发关注如何系统性地识别和定量乙酰化修饰,以揭示其在疾病发生、细胞应激和药物响应中的作用